发布日期:2025-07-19 07:17 点击次数:118
在阅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深度长文,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,感谢您的支持!
现代科学认为,我们的地球起源能够追溯到46亿年前,它的形成过程和太阳系的演化紧密相关,最开始的时候,太阳系区域是一团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星云,被称为是太阳星云,大约在46亿年前,星云受外界因素(如超新星爆发的冲击波)影响,中心区域引力坍缩,形成原始太阳。剩余的星云物质围绕太阳旋转,形成一个扁平的圆盘状结构——“原行星盘”。盘中的尘埃颗粒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附,慢慢聚集形成了毫米级到厘米级的星子,星子凭借引力不断的吸收周围的物质,体积和质量慢慢增加,在这个过程中,靠近太阳的区域温度比较高,而远离太阳的区域温度比较低,为其它星球提供了原料。
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我们能够知道,在太阳系中,太阳的质量占到了总质量的百分之99.86,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质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0.14,从占比上我们就能够看出太阳的质量非常大,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当中,地球是唯一一颗诞生了生命的星球,生命的出现给地球增添了很多色彩,尤其是人类出现以后,解开了地球上很多的奥秘,人类能够从几百万年前发展到现在,也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,在远古时期,人类祖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生存,直立人走出非洲时,地球正在处于冰河时代,严寒、猛兽和食物匮乏构成了致命的威胁。经过考古学家发现,早期人类骨骼上面布满了创伤痕迹。
很多族群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,但是幸存者能够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:它们学会用时期切割兽肉、用火驱赶野兽等等,在洞穴当中躲避风雪,大约在1万年前,农业革命在多地同时爆发,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,定居生活带来粮食稳定,却也带来了新的危机,比如说人口密集引发的部落冲突,进入文明时代,人类建立了城邦与国家,到了工业文明时期,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机械化浪潮,工业革命重塑经济和社会结构,电力、铁路、大规模生产推动全球化,科学革命带来了现代知识体系,但是工业化也伴随着战争、环境破坏和资源的掠夺,到了20世纪以后,人类的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强大,人类开始太空探索。
当人类看到宇宙这以后,人类的好奇心被宇宙的浩瀚所吸引,人类想要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?在宇宙中是不是还存在其它的外星生命?带着这些疑问,人类走上了探索宇宙的道路,为了探索外星生命,科学家先后探索了金星、火星等太阳系中的行星,1959年,苏联“月球1号”成为首个飞越月球的探测器,虽未着陆却开启了行星探测的新纪元。1962年,美国“水手2号”成功飞越金星,测得其表面温度超400℃,打破“金星可能存在海洋”的幻想。1964年,“水手4号”飞掠火星,传回21张模糊照片,显示火星表面布满陨石坑,初步否定“火星运河”假说。
1970年,苏联“金星7号”首次成功登陆金星,传回数据显示其大气压达地球92倍,表面环境极端恶劣;1971年,“火星3号”成为首个登陆火星的探测器,虽仅工作20秒,却证明火星着陆的技术可行性。1977年,“旅行者1号”“旅行者2号”发射,它们不仅造访木星、土星、天王星、海王星,更携带人类信息飞向星际,成为太阳系探测的标志性事件。2018年,NASA“洞察号”火星着陆器利用地震仪和热流探测器,首次研究火星内核活动;2021年,“毅力号”携带“机智号”直升机,实现火星首飞,开启“空中探测”新模式,并采集土壤样本为未来返回地球做准备。虽然说人类已经探索了太阳系中很多的星球,但是目前还没有在一颗星球上面发现生命。
对此科学家认为,既然太阳系中没有诞生其它生命,那么在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外星生命,从宇宙的尺度上来看,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只是无数星系中的一个,而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恒星和行星,根据生命存在的概念,这些行星中有一部分可能适合生命存在,因此,按照概率推算,宇宙中应该存在大量的外星生命,不过目前我们却没有发现任何外星文明的存在证据,这似乎和概率相互矛盾,同时也引发了费米悖论,为了解决这个悖论,科学家们也提出了很多种猜测,有一种猜测认为,外星文明可能已经来过地球,但是因为我们缺少证据,所以并没有发现它们,还有一种解释认为,外星文明可能还没有发现我们,因为我们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存在。
除了这个猜测之外,还有的科学家认为,外星文明或许已经灭绝了,因此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痕迹,在庞大的宇宙中,我们真的是孤独的吗?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,不过曾经著名的科学家弗兰克.德雷克提出了德雷克公式,这个公式基于一系列可能影响外星文明形成的因素,如恒星形成的速度、行星系统的比例、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比例、以及生命演化的速度。尽管无法确定具体数量,但根据德雷克公式,宇宙中存在大量的外星文明是极有可能的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某个行星上的生命经历了与地球截然不同的进化过程,那么这些生命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。
例如,它们可能使用我们从未见过的能源,或者已经掌握了星际旅行的技术。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无法想象的未来,但它们有可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已经存在。其实科学家根本不担心外星文明的存在,即使外星文明的科技要比人类的科技强大,那么对于人类来说,也没有关系,然而科学家最担心的是宇宙中只有人类这一种文明,这意味着我们所处于的宇宙可能是虚拟的,曾经著名的企业家马斯克表示,我们生活在真实世界的概念,还不到十亿分之一,除了马斯克外,未来学家库兹韦尔也赞同这个理论,因为在目前的人类文明只发展了几百年,就有能力模拟出类似的现实世界游戏的情况下,科技发达的外星文明更有技术去模拟整个宇宙。
马斯克认为在目前的技术都指向虚拟现实的情况下,未来的VR技术完全能创造出一个和现实几乎没有区别的游戏世界,更未来一点,等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技术进步后,通过对大脑的刺激,也许到时候我们就真的无法区分游戏和现实了。而且有很多科学家认为,自然界本身就是量子计算的结果,在这个观点中,世界最终根植于物理学,特别是量子力学,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微观世界中,大量的粒子交换最终造就了我们看到的这个无法被预测的宏观世界,而究其本质来说,我们所经历的一切,包括我们的感知、情感和思想,都是能够被视为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产物。
如果说宇宙中真的存在高级文明,那么以他们的科技水平,完全有能力制造出一个真实的、虚拟的宇宙来,科学家认为,制造虚拟宇宙的核心前提,是拥有足以模拟海量粒子运动与时空规律的算力。以可观测宇宙为例,其包含约10^80个原子,若要精确模拟每个粒子的量子态与相互作用,传统计算机的算力将面临指数级挑战。但理论上,若超级文明掌握量子计算或“戴森球”级别的能量收集技术,可能突破这一限制——比如用黑洞的熵作为存储介质(霍金辐射理论暗示黑洞可能具备信息存储能力),或构建覆盖恒星的“量子计算阵列”。物理学家塞斯·劳埃德曾估算,利用地球质量的物质构建量子计算机,每秒可执行10^50次运算,这足以支撑一个简化版的虚拟星系演化模拟。
虚拟宇宙的“真实感”取决于对物理规律的复刻精度。人类目前已知的广义相对论、量子场论等理论,本质上是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数学描述。若高级文明能将这些规律编码为算法,并用算力驱动其演化,理论上可构建一个自洽的虚拟时空。在2015年的时候,英国科学家曾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(CMB)的数据,发现其温度涨落存在非随机的周期性模式,类似计算机程序中的“舍入误差”。尽管这一发现未被主流学界认可,但引发猜想:若宇宙是模拟的,其底层数据结构可能存在类似“哈希冲突”的瑕疵,这些瑕疵或隐藏在宇宙学参数的细微异常中。人类目前已尝试用量子计算机模拟基本粒子相互作用。
例如,IBM的量子处理器曾模拟氢分子的量子态,证实计算系统可复现微观物理规律。若未来算力突破,人类可能构建一个能演化出恒星与行星的“迷你宇宙模拟器”,这反过来证明:若存在更高级文明,他们完全有可能实现更复杂的模拟。所以说,人类想要彻底解开虚拟宇宙的奥秘,最好的办法就是,打破我们的宇宙规则,或者是走出宇宙,这样我们才能够看出,宇宙的真实性,不过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,要知道我们现在连太阳系都没有办法飞出去,更别说探索宇宙的边缘了,除非人类能够实现超光速飞行,这样人类才有机会飞到宇宙的边缘,不过这需要科学家继续努力才行。
在我们的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生命存在?目前科学家也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当中,虽然说人类还没有办法解开外星文明的奥秘,但是人类一直都在不断的努力和发展自己的科技,小编认为,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,人类的科技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,到时候我们或许真的能够看到宇宙的边缘,也可能会发现外星生命,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,能够在宇宙中长久的发展下去,对此,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?